艾森克人格理论衍生出的相关测试常用于了解人格特质,虽不是直接诊断人格障碍的金标准,但能提供辅助参考。
艾森克人格问卷(EPQ)主要从外向性(E)、神经质(N)、精神质(P)和掩饰性(L)几个维度考量。一般来说,较高的 P 分可能与一些反社会、攻击性等人格偏离特征相关;高 N 分常意味着情绪的不稳定性,易焦虑、抑郁、情绪波动大,这在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中较为常见,他们情绪管理困难,人际关系也受影响;外向性 E 得分高低反映个体社交活跃度等差异。若在测试中发现某维度得分极端偏离正常范围,结合个体的生活表现、行为模式等,能提醒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人格障碍风险。
不过,真正的人格障碍诊断是个严谨复杂的过程。临床医生需要依据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(DSM)或《国际疾病分类》(ICD)标准,通过详细面谈了解个人成长史、家族史,全面观察症状持续时间、严重程度、对生活功能的影响等多方面情况,排除其他可能混淆的因素,如物质滥用、躯体疾病引发的精神症状,才能确诊人格障碍。艾森克人格测试只是初步筛查工具,帮助专业人员聚焦关注对象,缩小诊断范围,若怀疑有问题,务必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评估。